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海北州“十一五”时期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

文章摘要

“十一五”时期,海北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着力实施“生态立州、农牧稳州、工业富州、科教兴州、旅游活州”战略,力争在现代畜牧业、新型工业化、生态保护、高原特色旅游业、和谐社会建设五个方面走在全省牧区前列,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前和超额完成,为“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时期,海北州科学发展指数为1.73,明显大于1,科学发展开局良好。其中,跨越发展指数为2.41,绿色发展指数为1.24,和谐发展指数为1.89,统筹发展指数为1.38(见表14-1)。四个发展指数均大于1,表明海北州在“十一五”时期开始将发展轨迹从传统的模式转向科学发展模式,同时,因绿色发展指数明显低于其他三项指数值,因此也说明海北州在“十二五”时期发展中,要实现科学性就必须首先考量生态与环保等绿色发展问题,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

作者简介

孙发平: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汉族,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青海省委党校和青海省委讲师团特邀教授等。获青海省政府“青海学者”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战略、青海经济问题、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学。先后独立、合作、主著及主编书籍10余部,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青海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9项、各类委托课题40余项,主持完成智库报告60余篇。主要成果有《中国三江源区生态价值与补偿机制研究》《“四个发展”:青海省科学发展模式创新》《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中央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机遇下青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研究》《青海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研究》等。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青海省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20余篇智库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刘傲洋:汉族,1976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先后独立或合作完成专著、论文、研究报告及基金项目共计70余项。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入选论文奖6项、优秀论文奖1项,省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