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祁连山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文章摘要

揭示祁连山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甄别其主要驱动因素,对于祁连山生态系统资源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报告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和数据,试图在近40年的时间尺度上揭示祁连山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0~2018年,祁连山超过55%的生态系统类型发生了变化;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潜力巨大(分别贡献了43.99%和29.57%);近10年来人类活动(破坏/修复)对2800~3700m的疏林地、灌木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更为显著。建议沿海拔方向采取不同的生态发展策略进一步提升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加快建立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祁连山生态资源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杨海江: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勾晓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祁连山研究院院长,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自然地理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树轮气候记录机制和生态响应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90余篇,发表一区和二区SCI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祁连山生态系统变化归因与善治对策任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祁连山森林灌丛生态系统变化任务”,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支持计划”项目和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先后三期骨干成员。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兼任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马维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青年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与自然耦合系统、气候变化与农业生态系统、水—粮食—能源—碳耦合。

王凯: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涂振宇: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