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景阳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所属图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景阳村卷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关键词:
景阳村经济社会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景阳村与中国所有的乡村一样,共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景阳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过,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景阳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表现出滇桂黔石漠化区贫困村的典型特征。这些是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节 经济结构与生产力水平

经济发展历程

毛南族聚居的上南、中南、下南等地群山连绵,层峦叠嶂,熔岩遍布,是典型的大石山和半石山地区。在大石山区里,到处是蜂窝状的一块块小耕地,因土地瘠薄,日照期短,加之水源缺乏,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只能种植玉米、红薯、小米等旱地作物和杂粮,耕地和村屯极为分散,俗称“峒场”;在半石山区里,石山之间夹持着大小不等的平地及潺潺流水,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被引水开辟为稻田,形成了人口密集的村镇,被称作“田峒”。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毛南族主要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由于居住的地方重峦叠嶂,耕地不足,水源缺乏,他们便在石山岩缝中把每一寸土地都开发出来,垒石保土,可以说惜土如金。居住在田峒的毛南族人耕作极其精细,水田往往要一遍又一遍地翻耕,把田中的土疙瘩全部捣碎再栽秧,精耕细作,所以他们的水稻产量比较高;居住在峒场的毛南族人在山地的种植中则采用套种、间种等方法,为当地的农耕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南族聚居的大石山区可耕的土地不多,而且多为零星小块,难用牛耕。但山上有丰美的牧草,适于发展养殖业。因此,毛南族人早在数百年前就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饲养菜牛的方法,形成了一项独具民族特色的经济产业。民国《思恩县志·经济编》记载其法为:“有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