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申家坡社区党组织结构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研究:基于山东省的田野考察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关键词:
日照市农村社区建设状况、问题及挑战

绪论

(一)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

“社区”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首先出现于西方的一个概念,但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形式,却是一个历史范畴,古已有之。社会学家对“社区”的定义有140多种。尽管社会学家给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对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即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是以共同居住的地域为基础,内部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一种地方性社会。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农村社区是具有广阔地域,居民聚集程度不高,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特征是: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感情、重传统,彼此之间全面了解,费孝通先生曾经以“熟人社会”加以表征。因此,传统的农村社区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之下,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理念和心理特质的共同体。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传统农村社区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现代国家的建构,国家外部性因素日益向乡村社会渗透,农村社区不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状态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国家规划性制度变迁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便是大规模对传统农村社区加以改造和重新规划的过程。经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被组织到人民公社体制之中,成为公社社员,而不再是自然状态下的农民。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后,农村社区没有也不可能恢复到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社区,公社体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