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4.9万余篇学术报告,超过8.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农业供给侧问题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一)农业供给侧问题的提出
在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时代,经济领域的主要任务是增加产出,保障供给。国民经济在跨越短缺阶段之后,客观上不再具备单纯增加产出的条件,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诉求应运而生。就此而言,我国于20世纪末基本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之后,就有了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倘若我国只是面临这样的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优化自己的农业生产结构,去掉过剩的产能和库存。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的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因被国外农产品替代而积压在仓库里。此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是根据世界农业状况构建国际竞争力强劲的农业生产结构,而绝不是根据自己的供需状况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更不会像减少库存量大的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进口量大的大豆种植面积那样简单。大豆进口量大是因为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更低,用竞争力更低的大豆替代竞争力相对低的玉米,除非采取抵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策略,否则是不符合经济学逻辑的。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农产品出口国,为什么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变成了进口大国呢?应该肯定的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它的全部原因,甚至不是它的主要原因。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农产品成本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得太快。
从图3-1可以看出,在1948~2014年的66年里,美国农业的总产出也有很多波动,但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农业总投入增长的趋势不太明显,且投入波动小于产出波动,尤其是最近20年,农业投入相对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同农业产出增长的变化较为相近,说明农业产出增长主要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