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曾氏远祖及源流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4卷·村庄类第3卷·华南区域第3卷)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关键词:
村庄由来与沿革

新城村位于广东省清远市的英德市。英德位居广东省中北部,是北江中游、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在英德设置浈阳今英德市英中、英东地区及翁源县和新丰、佛冈县部分地区。、含洭今英德市英西地区。两县。五代十国南汉乾亨四年(920),在浈阳县置英州。1195年,南宋庆元元年,升英州为英德府,自始得英德之名。新城村所在的西牛镇,位于英德市的西南部。据《英德县志》记载,西牛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连江流经的圩地旁有个深潭,叫犀牛潭,因此圩地被称为犀牛。1949年之后因其位于英德西南面而改称西牛。明朝初年,曾氏一族由福建长乐迁居广东兴宁,经开枝散叶,其后裔于明朝末年定居英德市西牛镇的新城村,并在此聚族而居,繁衍至今。

第一节 曾氏源流与迁徙

祖源

(一)封地于鄫,建国得姓

新城村不仅是一个自然结合的地缘共同体,而且是一个由同一祖先繁衍而来的血缘共同体。新城是一个曾氏单姓村落。曾姓在我国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38位,人口众多,尤其以四川、湖南、广东和江西等省人数最多,上述四省曾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曾姓人口的66%,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0.49%。曾姓是广东省清远市的第11大姓,拥有8.86万人口,地理分布上以英德最为集中,大约有3.08万人,占清远市曾姓人口的34%以上。

关于曾姓起源,古有“天下一曾无二曾”之说。据郑樵撰《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曾氏亦作鄫,亦作缯。沂州承县东八十里,故鄫城是也。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春秋时为莒所灭。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此处《通志》中记载的鄫城,即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的鄫城村所在之地。这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