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少数民族调查对象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模式分类及差异(N=364)
所属图书:社会治理:新思维与新实践
出版日期:2014年8月
关键词:
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与群际知觉研究:以云南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调查为例

理论基础与问题提出

(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概述

在多民族国家和地区中,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由56个民族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从业结构多元化,各民族逐渐打破地域限制,彼此之间交流互动不断增多,促进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积极互动,对于社会和谐平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群体身份认同和群际关系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更有效地达成这一目标,相关研究由此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心理学研究往往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纳入社会认同的范畴(Phinney & Ong,2007)。社会认同是个体将自身归属于某个类别或群体的心理过程,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SIT)关注社会身份的建构过程及其对社会思维和社会行动造成的影响(Tajfel & Turner,1979),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认知、群际关系和群体过程等研究领域(Hogg & Ridgeway,2003)。民族和国家是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之一,在多民族国家中,这种社会身份尤其突出,身份认同也因此在民族心理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Phinney等(2007)指出,民族认同是多维度的动态结构,核心成分包括对本民族的积极探索、了解以及承诺和归属感。相应的,国家认同可以理解为是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成员对于自己国家公民身份的认同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西方早期研究认为两种认同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而后来的研究又认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可能是正相关、负相关或者是无关联(Berry,2003),并通过对移民青少年的一项调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