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安徽
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16  编辑:陈亚丰

各市、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民主党派,省有关单位:

现将《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8年12月31日

                                                                  

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统筹规范全省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将2018年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统筹整合为“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为切实做好考核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统筹整合考核工作,减轻基层负担;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确保靶心不变、焦点不散;关注重点问题,引导各方聚焦发力;优化考核内容,实行分类考核,增强考核评估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考核质量和效率。

二、对象范围

(一)向省委、省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的16个省辖市和有扶贫开发任务的70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

(二)承担县域结对帮扶任务、经济相对发达的20个县(市、区),以及20个国家级贫困县。

(三)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240家省直单位。

三、组织领导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进行考核工作,负责审定考核工作方案,听取考核工作汇报,协调考核重大事项,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综合评价情况,并对市、县(市、区)通报考核结果、反馈考核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

由省扶贫办、省委组织部牵头组建考核工作组,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省军区政治部、省委统战部、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民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省残联、省工商联等21家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各单位安排处级联络员担任成员。研究考核事项时,考核工作组成员根据单位职责、考核内容和工作需要参加。考核工作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考核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实地考核,收集汇总考核数据,综合分析考核材料,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综合评价情况。考核工作组的日常工作由省扶贫办承担。

四、考核内容

(一)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主要考核4项内容10个定量指标和3个定性指标。根据脱贫攻坚新进展新形势新要求,实行分类考核,对贫困县、脱贫摘帽县、脱贫任务较轻的非重点县在指标设置和分值权重上有所区别。

1.脱贫成效。考核5个指标。一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度脱贫计划完成情况,数据来源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2018年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以下简称第三方监测评估)。二是贫困村年度出列任务完成情况,数据来源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第三方监测评估。三是贫困县退出计划完成情况,数据来源为2017年贫困县退出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省级核查和审定公告。四是脱贫成果巩固和提升情况,主要考核脱贫后续帮扶政策措施落实及防范返贫情况,数据来源为第三方监测评估、2018年脱贫攻坚市际交叉考核(以下简称市际交叉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五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农村贫困监测。

2.精准识别。考核4项指标。一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主要考核贫困人口错评率和漏评率,数据来源为第三方监测评估和市际交叉考核。二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主要考核脱贫人口错退率,数据来源为第三方监测评估和市际交叉考核。三是脱贫人口返贫情况,主要考核因脱贫质量不高、帮扶工作不实导致的返贫情况。评价依据为第三方监测评估、市际交叉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四是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数据来源为省贫困监测信息中心。

3.精准帮扶。考核3项指标。一是“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及落实情况,评价依据为安徽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第三方监测评估、市际交叉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二是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数据来源为第三方监测评估和市际交叉考核。三是“三个落实”情况。责任落实,主要考核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工作责任、帮扶责任等落实情况,特别是《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明确要求的各级党委政府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贫困县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等。政策落实,聚焦攻坚重点,主要考核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脱贫、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生态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见效情况和脱贫不脱政策情况。工作落实,主要考核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小额信贷、光伏扶贫、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等脱贫攻坚重大工程、重点工作进展和脱贫攻坚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评价依据为第三方监测评估、市际交叉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等。

4.扶贫资金。考核1个指标。主要考核资金使用管理成效,数据来源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市际交叉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

(二)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成效。主要考核县域结对帮扶双方完成帮扶协议内容和各项目标任务情况。

1.帮扶县。一是组织领导。主要考核党委、政府负责同志研究部署、协调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建立组织协调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帮扶计划和工作台账及其落实情况。二是产业合作。主要考核制订和完善产业合作相关支持政策,支持被帮扶县建设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产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等情况。三是劳务协作。主要考核帮助被帮扶县开展贫困人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对被帮扶县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优先落实落户政策,以及帮助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等情况。四是人才交流。主要考核向被帮扶县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等领域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开展培训、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教、支医、支农,对被帮扶县基层干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培训等情况。五是资金支持。主要考核财政帮扶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的投入及增长,以及资金使用、效益和监管等情况。六是携手奔小康行动。主要考核鼓励引导本区域的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到被帮扶县投资兴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情况,组织社会各界对被帮扶县捐资助学、医疗救助、支医支教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与被帮扶县贫困村较多的乡镇和贫困村结对帮扶情况。

2.被帮扶县。一是组织领导。主要考核党委、政府负责同志研究部署、协调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建立组织协调机构、联席会议制度,配合制定帮扶计划、工作台账情况,以及统计制度落实情况。二是产业合作。主要考核出台和落实产业合作相关支持政策,提供扶贫产业项目需求,共建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产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以及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等情况。三是劳务协作。主要考核对接帮扶县开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配合帮扶县优先落实贫困人口落户政策,以及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等工作情况。四是人才交流。主要考核向帮扶县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开展基层干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配合开展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教、支医、支农,为到本地挂职交流的帮扶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必要保障条件等情况。五是资金使用。主要考核财政帮扶资金及社会帮扶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等情况。六是携手奔小康行动。主要考核承接帮扶县社会资源投资兴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配合捐资助学、医疗救助、支医支教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落实情况;帮扶资金和项目精准聚焦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情况;贫困村较多的乡镇和贫困村承接结对帮扶情况。

(三)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主要考核省直单位(含中央驻皖单位)工作推进、精准帮扶和帮扶成效等方面的情况。一是组织领导。主要考核对定点帮扶工作重视程度,以及牵头帮扶单位履行牵头责任、其他帮扶单位配合牵头单位工作情况等。二是选派干部。主要考核帮扶单位选派帮扶干部及其履职情况。三是驻村工作。主要考核“单位帮扶、干部驻村、整村包保”落实和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四是帮扶措施。主要考核帮扶单位为帮扶村提供帮扶措施及落实情况。五是帮扶成效。主要考核帮助定点帮扶的贫困县和贫困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情况。六是帮扶满意度。主要考核被帮扶的贫困县、贫困村特别是贫困户对帮扶工作的满意程度。七是奖惩情况。主要考核定点帮扶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精准帮扶、创新帮扶方式、总结宣传经验典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情况。

五、考核方式

主要采取自评总结、年终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自评总结。各市、县(市、区)对照年度脱贫计划,就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政策落实情况和取得成效,以及2017年考核反馈问题、2018年各类督查巡查暗访以及巡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总结,上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域结对帮扶县(市、区)对照考核内容形成自评报告,报送省扶贫办。240家定点帮扶单位对照考核内容,就2018年定点帮扶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开展自查,形成自评总结,报送相应定点帮扶牵头单位,抄送省扶贫办。

(二)年终考核。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成效以实地考核为主。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不开展实地考核。

1.第三方监测评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省属27所高校,对70个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进行定量测算,评估到户政策措施落实见效情况,核查返贫情况。每个县(市、区)的2018年拟脱贫户和拟出列贫困村实行全覆盖评估,并对脱贫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抽样调查。总调查规模约35.4万户。

2.市际交叉考核。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从成员单位和基层扶贫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交叉考核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员参加,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对其他市及所辖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三个落实”情况及工作成效、县域结对帮扶情况及成效开展交叉考核,并延伸入户核实。对每个市、县(市、区)总结3—5条典型经验,查找3—5个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3—5条意见建议。原则上每个县(市、区)抽取4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至少占一半以上)开展实地调查,并对2018年新识别人口和返贫人口进行抽样核查。县域结对帮扶县(市、区)至少抽查2个合作项目进行实地核查。

3.脱贫攻坚暗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从省扶贫办和省直相关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建暗访组,在70个县(市、区)各抽查1个贫困村和1个非贫困村,对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群众满意度、政策落实、帮扶工作成效以及返贫情况等进行暗访调查。

4.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由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共同组织实施,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价,随机抽取项目开展实地核查。从资金投入、拨付、监管、使用成效及项目实施等多个环节,重点评价2018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情况。

5.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分类评价。由省直机关工委、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省国资委等6个省直定点帮扶工作牵头单位分别组织实施,各被考核单位派员参加,采取集中审阅材料、分组评议、综合评定的方法进行。

(三)平时工作情况。在2017年平时工作情况基础上,增加巡视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

1.巡视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省委巡视办提供2018年对各地各部门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发现问题以及整改落实情况等。将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及整改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2.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收集汇总70个县(市、区)、县域结对帮扶县(市、区)、省直定点帮扶单位2017年考核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3.部门统计监测和工作调度情况。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获取16个市及70个县(市、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年度计划完成数据。省纪委监委提供2018年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情况。省检察院提供2018年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情况。省审计厅提供2018年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和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审计情况,以及各地完成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任务情况。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提供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数据。相关行业部门提供70个县(市、区)日常工作调度情况及发现问题。

4.扶贫监督暗访信访情况。包括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民主监督、暗访信访、舆情监测等方面反映的情况。

(四)综合分析评价。结合自评总结、年终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成效、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评价意见。

1.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工作组结合自评总结、年终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进行定量测算和定性评价,对有扶贫开发任务的70个县(市、区)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县级综合评价结果;对各市以所辖县(市、区)综合评价结果的平均值占80%、市本级实地考核情况占20%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市级综合评价结果。

2.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工作组结合自评总结、市际交叉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对40个县(市、区)2018年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考核分报告。

3.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省扶贫办会同6个省直定点帮扶牵头单位,结合自评总结、分类评价和平时工作情况,对240家省直单位2018年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考核分报告。

六、考核结果审定和运用

经考核工作组综合分析评价后,由省扶贫办汇总考核情况并形成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报告,提请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议后,报省委、省政府审定。

考核结果分为综合评价好、综合评价较好、综合评价一般、综合评价较差四个等次。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辖区内有县(市、区)综合评价为较差的市,考核等次不得确定为好。县域结对帮扶工作、省直部门定点帮扶工作中出现违纪违规等重大问题的,考核等次不得确定为好。县域结对帮扶工作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为综合评价较差:未完成县域结对帮扶协作协议;违规违纪使用资金造成严重损失浪费且影响恶劣;弄虚作假、虚报成绩,干扰考核工作。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为综合评价较差:未完成年度帮扶计划和任务;弄虚作假、虚报成绩,干扰考核工作。

考核结果经审定后予以通报,并送省委组织部。对考核结果好的市、县(市、区)和省直单位予以表扬,对脱贫攻坚工作综合评价好的县(市、区)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上给予适当奖励。对考核等次为较差和一般的,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市、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由省扶贫办一对一反馈各市、县(市、区)进行整改;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发现的问题由各牵头单位一对一反馈各单位,并督促整改。

七、考核步骤和时间安排

考核工作从2018年12月中旬开始,2019年4月底完成。

(一)考核准备。制定考核工作方案、组建考核工作组、部署考核各项工作、开展考核人员培训。2019年1月上旬完成。

(二)审阅报告。各市、县(市、区)和各单位于1月20日前提交自评总结,省扶贫办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审阅。2019年1月底完成。

(三)实地考核。组织开展第三方监测评估、市际交叉考核、脱贫攻坚暗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等实地考核,同时开展省直定点帮扶分类评价。2019年2月上旬完成。

(四)收集数据。有关单位提供巡视发现问题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情况、部门统计监测和工作调度情况以及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暗访情况。2019年2月底完成。

(五)综合评价。省扶贫办根据自评总结、年终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形成综合评价意见。2019年3月底完成。

(六)结果审定。省扶贫办汇总综合评价意见形成考核情况报告,提请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议后,报省委、省政府审定。2019年4月中旬完成。

(七)考核通报与问题反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考核结果,部署问题整改。省扶贫办向各市、县(市、区),省直各定点帮扶牵头单位向各部门反馈考核发现问题。

(八)整改落实。各市、县(市、区)和各单位对考核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形成整改报告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八、有关要求

(一)严格坚持目标标准。紧盯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按照“六看六确保”“七个不落、一个不少”要求,完善考核评估内容指标,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既避免降低标准、又防止吊高胃口,既避免急躁蛮干、又防止消极拖延,既避免“一兜了之”、又严防虚假脱贫。

(二)严把考核质量。对参与第三方监测评估和市际交叉考核的人员分级开展政策与业务培训,解读脱贫攻坚政策,明确考核目标任务,统一考核评估标准,规范考核评估流程,提高考核评估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参与考核评估的各方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靠。

(三)严肃工作纪律。组织和参加考核评估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考核评估情况和结果。考核评估相关数据从信息系统提取或由考核评估人员自行采集,不得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减轻基层负担。被考核市、县(市、区)和省直定点帮扶单位要按时报送自评总结,对提供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考核评估期间,要积极配合考核评估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严禁发生干扰考核评估、弄虚作假等行为。发现干扰考核行为,考核评估组应及时向省扶贫办报告,由省扶贫办通报相关市、县(市、区)和单位。干扰考核评估情况纳入考核综合分析评价范围。 

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

2019年1月7日印发

 

内容时间:2019-01-0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