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扶贫规划
基本情况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05  编辑:limiao

自然条件

片区国土总面积为6. 7 万平方公里,地处鄂豫皖交界地带,北抵黄河,南临长江,我国南北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横穿其中。片区南北过渡性气候特征明显,南部以大别山区为主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15-1563 毫米;北部属黄淮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623-975 毫米。片区河流众多,以淮河为主体的水系发达,径流资源丰富,大别山南麓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生物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为31. 9% ,旅游开发潜力大。


经济社会发展

2010 年末,片区总人口3657. 3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128 万人。当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056. 3 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79. 6 元,分别是2001 年的3 倍和2. 5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16. 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275. 9 元,均为2001 年的2. 6 倍。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1 年的37:30:33 调整为2010 年的32:39:29; 城镇化率由2001 年的16. 1% 提升到2010 年的30. 5% 。

2001 至2010 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从87. 2% 提高到98. 6% ,青壮年文盲率从3. 6% 下降到2. 2% ,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6. 9 年增加到8. 7 年。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为61 人。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卫生院,84. 9% 的村建立了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0. 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逐步推广,2010 年参保人数达357. 5万。农村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发展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片区地处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和武汉城市圈交汇带,是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战略要地,近邻长三角,与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联系紧密,处于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

交通运输骨干网络较为完善。京九、京广铁路和大广、济广、京港澳国家高速公路等南北大动脉纵贯片区,陇海、合武铁路和沪蓉、沪陕、连霍、沪渝国家高速公路等东西主通道横穿其中,宁西、漯阜、合九铁路和宁洛国家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纵横相连,淮河等航运条件较好。

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片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整体素质较高,2010 年劳动力总数为1771. 9 万,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 7 年。劳动力技能培训基础好,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劳动力外出务工起步早、数量多、氛围浓,市场意识较强,返乡创业趋势初现,承接产业转移优势明显。

区域经济蓄势待发。片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势逐渐形成;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各类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物流、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县域经济活力增强,中心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显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比较成熟。


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扶贫对象规模大,农户增收渠道单一。2010 年,1274 元扶贫标准以下农村人口有236. 8 万人,占全国扶贫对象总数的8. 8% 。农业结构调整制约因素多、空间小,农户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大,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积累少、负债多,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人地矛盾突出,矿产资源匮乏。片区每平方公里有户籍人口548 人,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片区。人均耕地和人均林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9. 6% 和22. 5% ,农业就业容量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经济社会发展受土地制约明显。矿产资源种类少、数量小、品位低,开发潜力有限。

洪涝干旱危害大,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片区洪涝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且破坏性强,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有10 个淮河流域蓄滞洪区。水利基础设施不足、老化严重,河道、沟渠淤堵突出,平原地区行洪排涝和灌溉能力不足;山区水库、渠系等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突出。有39. 9% 的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低,电力设施支撑能力不足。

公共服务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滞后。人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支出仅为767. 4 元。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弱,妇幼保健水平低。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 2 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弱。


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就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加快片区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片区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武汉城市圈、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的加快建设以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优化发展,为片区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区域环境。


重大意义

加快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步伐,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推进革命老区和扶贫对象脱贫致富,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有利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筑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时间:2016-01-0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