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社会指标     检索到  1338  条相关信息

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子系统之一,是社会保障这个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线。建立和完善作为“最后一道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是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维护人权、实现社会公正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科学评价我国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作者:刘敏 出版时间:2015-06-01

●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以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估为主题的年度报告,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的牵头组织下,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中国人口与发展中心四家单位合作完成。● 本书构建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理论框架,形成了一个包括政治融合、经济融合、公共服务融合和心理文化融合四个维度、15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的...

作者:肖子华 徐水源 刘金伟 出版时间:2018-12-01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纂,系统概括了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河南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亟须认真破解的主要问题,并对河南2012年社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行业报告组成。总报告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撰写,代表本书对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基本观点。总报告认...

作者:刘振杰 周全德 刘道兴 李怀玉 牛苏林 出版时间:2012-01-01

当前,一种“生产主义”发展观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正在推动土地社会生命的转换。皖北黄村在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平坟、腾指标、确权、农民上楼与土地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实践,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其文化根源在于“生产主义”的发展观将土地仅仅视为市场社会中的生产要素,而忽视了“土”对于乡土中国所具有的总体性意义

作者:陈靖 出版时间:2018-05-01

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2009年年度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国家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本报告立足于国家权威的统计数据或严格科学的社会调查,全面跟踪2009年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深入解读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本报告指出,2009年,...

作者:许欣欣 陆学艺 汝信 李培林 陈光金 李炜 出版时间:2009-12-01

2018年是贵州省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和主阵地,贵州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是全国最重的省份之一。在中共贵州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贵州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

作者:吴月冠 郭丽 周芳苓 出版时间:2019-10-01

2015年,是贵州省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期间,要求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省上下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向好,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作者:周航 郭丽 万强 出版时间:2016-12-01

本书主要分析了2006年上海市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情况,分别从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为上海市的下一步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

作者:孙克勤 卢汉龙 出版时间:2006-01-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