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留居农民     检索到  20795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从是否常在村的视角切入,考察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居农民与外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乡村振兴的理解、需求与行动意愿。从整体来看,留居农民对乡村振兴的认知更多元,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更具体、更具针对性,而外出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较为抽象和模糊。另外,留居农民与外出农民均认为自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配合者。除此之外,留居农民更强调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作者:叶敬忠 刘娟 出版时间:2023-03-01

本文综合考察农民对乡村振兴不同方面主体角色的认知和态度,呈现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图景,并分析其中的主体性式微与分化,探讨如何激发与培育农民的主体性。面对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式微的现实以及相应的结构层面、制度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困境,如何激发和培育农民主体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乡村活力、农民主体性发挥空间、个体和组织能动性角度探讨如何激发和培育农民主体...

作者:叶敬忠 刘娟 出版时间:2023-03-01

农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本报告建立农民现代化素质发展评价体系,采用赋值得分法,对样本农民现代化素质发展进行评分。赋值得分结果表明:江苏农民现代化素质均值为50.63分,其中文明素养、科学素养、民主意识、两性平权和社会责任是发展水平最高的五个方面,应急能力、经营能力、文化生活、环保素养和风险意识是最薄弱的五个方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村庄人均收入...

作者:朱娅 刘晨 出版时间:2023-05-01

本文呈现了地方政府的实践逻辑、流动背景下村庄的形态,以及农民关于生态宜居的主体性表达和实践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和思考:一是村庄和农民逐渐分化及其需求日益多样化给生态宜居带来挑战,二是政府主导的生态宜居实践与农民需求和构想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三是建立有效的动员机制和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是实现生态宜居的路径选择。

作者:叶敬忠 刘娟 出版时间:2023-03-0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各项权利得到了有效丰富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文化和道德水平、法律和公民意识、经营和技术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下,我国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学术争论是推动学术进步、繁荣...

作者:蒋永穆 王瑞 豆小磊 邓有根 刘润秋 卢洋 出版时间:2019-12-01

本部分探讨了农民的就业问题。首先,其阐述了工业化优先战略惠及农民的现实。其次介绍了农民工就业优势和现状。再次,我国农民就业希望实现“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但实际上仍需要条件。最后异地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

作者:吴力子 出版时间:2009-07-01

农民调查问卷

作者:出版时间:2007-01-01

在程村,从旁人看,程守宽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土农民”。如程守智曾表示,程守宽这一辈子,除了曾经是程村“红旗派”的“突击手”这一点之外,都是些琐碎之事,没什么可说的。在某种程度上,程守宽本人也认可程守智的说法。但当他真正谈起自己的人生时,很显然并非完全如此。从他的角度来看,正是这些琐碎的事情构成了讲不完的人生。

作者: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词: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