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制度要素     检索到  592  条相关信息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市场成为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面对农业日趋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如何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更好地走向市场,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建设和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

作者:刘洁 出版时间:2017-05-01

乡村的价值在哪里,乡村究竟向何处去,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时代命题。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如何建设好乡村指明了方向。推动乡村振兴,改革依然是重要法宝。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让农村资源要素真正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哪些利益藩篱必须突破,哪些体制机制弊端必须破除,本书给出了答案。

作者:涂圣伟 出版时间:2019-06-01

本书主要研究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首先,深入研究了农地流转问题,认为农地作为中国的稀缺生产要素应通过流转从社会保障的功能中解脱出来,实现规模经营和社会化生产,以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其次,全面研究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内容包括农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还对失地农民社保、农民工社保和农业社会保险进行了探析。最后,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

作者:吕世辰 出版时间:2012-10-01

当前,一种“生产主义”发展观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正在推动土地社会生命的转换。皖北黄村在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平坟、腾指标、确权、农民上楼与土地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实践,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其文化根源在于“生产主义”的发展观将土地仅仅视为市场社会中的生产要素,而忽视了“土”对于乡土中国所具有的总体性意义

作者:陈靖 出版时间:2018-05-01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于缓解贫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全面、系统地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进行研究,着重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建立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读者加深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

作者:龙时 出版时间:2022-06-01

本书基于国家人力发展水利水电开发这一方针,从工程移民产生问题现状人手,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有效解决水利水电移民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水利水电移民政策的多样性和多层面性,从国际,国家、项目层面对政策进行评价,对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水利水电移民的特点,基于问题根源,引入利益相关者分析,探究制度创新,改进补偿机制;对补偿机制进行风险...

作者:朱东恺 施国庆 出版时间:2011-07-01

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用来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分析体制、效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和约80%的商品粮,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大局。科学测度粮食主产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影响粮...

作者:吴乐 出版时间:2023-06-01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获得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严重障碍。追溯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成因,要素流动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所以,缓解乃至消除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关...

作者:李孟刚 常野 金田林 于重阳 出版时间:2020-09-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