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利益分化     检索到  130  条相关信息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仍然以小农户兼业传统经营为主,“农户兼业”现象是当前农民职业选择和处置农地行为组合的结果。我国农民职业分化背景下的“农户兼业”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农业为主兼非农就业;第二个阶段是以非农为主兼营农业。我国目前处于第二个阶段,大部分农户以非农为主,对农业经营的重视程度下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农地抛荒现象,整体...

作者:陈中伟 出版时间:2023-03-01

本书着眼于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情境,引入政治过程论并进行本土化修正,构建了适用于解释农民工集群行为的分析框架。基于2013年深圳市坪山新区和2015年河南省叶县的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从代际、区域的时空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农民工集群行为的总体现状、代际特征、区域差异,识别了集群行为高风险群体,探讨了意愿产生和行为实施两阶段的差异化影响路径,提出了从根源上防治农民工...

作者:杜海峰 牛静坤 出版时间:2020-01-01

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本书从转型期我国复杂而又多变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背景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利益政治理论、西方利益政治理论和中国传统利益政治理论中有益要素为学理资源,以乡村社会主要矛盾中农民的需求和利益为逻辑起点,围绕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资本下乡”所带来的利益博弈场域展开讨论,考察农民利益表达行动的形成机理、运行规则与内在...

作者:付翠莲 出版时间:2022-12-01

土地的大规模流转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瓦解了村庄共同体维系的根基。在农民不再耕种土地的村社中,农民之间的互动和依赖程度下降,而农民和资本、地方政府的矛盾正在滋生。由于村社已经无力完成自身的社会整合,农民群体的陌生化、不同利益群体的对立与分化将成为土地流转后农村社会的新特征。因此,土地流转不能仅仅被看作一种农业经济领域中的活动,其还对乡村社会的秩序...

作者:郭亮 出版时间:2019-07-0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迅速发展,城市建成区周边的农田被大量征收用于修建城市道路、工厂和商品房等,近年来大学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浪潮又进一步侵蚀了城郊的耕地。在政府的制度安排下,城郊乡村被动卷入市场化的浪潮之中,大规模的集体土地被征用或征收、房屋被拆迁,“征迁”这一事件不仅人为地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也带来了农村社会及其人口的巨大变迁,...

作者:李琼英 出版时间:2021-06-01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总体保持了持续复苏势头,但由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空间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各经济体复苏呈现分化态势。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复苏状况好于日本和欧盟;而一些疫情出现反复的新兴经济体复苏进程有可能放缓。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保持向好发展态势。在各项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成为决定经济恢复进程的关键性因素,内生动...

作者:张自然 刘霞辉 袁富华 张平 出版时间:2021-10-01

本书从客观和主观的双重维度呈现社会分层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客观维度方面,主要从阶级阶层结构、中产阶层、性别不平等、科学界分层等探讨转型时期的中国不同领域的社会分化与不平等问题。主观维度方面,主要从分配观念、阶层认同、地位流动主观影响等入手,揭示客观社会变迁和社会分化在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反映。本书的研究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社会治理、社会稳定尤其是社会安全阀...

作者:秦广强 出版时间:2019-06-01

本书以二战后大国的对外援助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援助与受援关系中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问题。作者引入社会交换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并以美国、日本和中国为例,进行了个案透视。本书认为,大国对外援助的利益动机有战略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人道动机,而受援国获取援助的权力资源包括自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和派生性权力,援助国与受援国之间权力对等性和利益互惠性越强,援助规模...

作者:丁韶彬 出版时间:2010-05-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