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乡土道德风俗     检索到  10742  条相关信息

村民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受到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双重浸染,如此前三章论述的,乡土性在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呈现出移植、消解、重构的复杂流变过程。乡土性中的有些方面被农民工直接移植到城市社会中,用以支撑在城市的生活;有些方面因为农民工与乡、土关系的变化,不断地面临消解,甚至过度消解;有些方面则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和客观实际的需要,而在不断地重构。乡土性在社会急剧转...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05-01

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土壤。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是社会多元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论述了乡土文化的珍贵价值和重要意义,对广州乡土文化资源的现状以及国内外乡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广州乡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加强乡土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发展后劲,推动...

作者:胡泊 出版时间:2012-07-01

在村民们还没有普遍外出务工之前,南村农民从土地里获得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人生的半径局限在封闭的乡以内,在凝固的“土”和封闭的“乡”中孕育出“原生态”的乡土性。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05-01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学人对中国现代化转型提出了不少方案,其中如何处理都市与乡村的关系成为一个核心问题。本文所关注的是其中对张关系鲜明的“乡土派”和“都市派”两种道路,尽管双方存在不少论争,但是他们的共同前提都是以“乡土中国”为改革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乡土本色”前所未有地被赋予了民族精神或文化精神的含义,这个偏向后来影响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本土研究。...

作者:杨清媚 出版时间:2016-12-01

村民外出务工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土”的束缚与“乡”的限制,同时,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也在逐渐改变其孤立、封闭的状态,农村正在由自给自足的农业走向市场化的农业。原生态意义上乡土性的核心内涵——凝固的“土”与封闭的“乡”——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在务工村民城乡往返的流动中,原生态的乡土性不可避免地走向消解。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05-0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形式,对江苏省部分地区的流动儿童进行了道德发展方面的研究,对他们在道德判断、道德动机、道德敏感性、良心发展、道德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年龄性别差异等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学校、家庭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从而加强社会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共同加强流动儿童的道德教育。

作者:万增奎 出版时间:2021-12-01

本文结合西南地区实际情况,重在阐释人们如何通过对耦合系统的引导和强化,促进旅游精准扶贫与乡土文化传承耦合系统的功能发挥。

作者:林移刚 出版时间:2024-02-01

城市化、市场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的松动与异质化、空心化,一个与传统乡土时代相区别的新乡土时代应运而生。契合村民自治法理要求,如何基于新乡土时代这一背景,解决好村级治理不畅的现实难题,是有效落实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古代社会乡绅治理的传统感召以及自身富有的道德、技术、管理、经济等方面的优势表明现代乡贤在村级治理中可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农村的乡贤治理实践...

作者:于兰华 张扬金 出版时间:2020-01-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