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中新天津生态文化城     检索到  1824  条相关信息

时代贵州精神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厚爱和殷殷嘱托,亦是贵州各族干部群众涤旧气、求革新,砥砺前行、赶超跨越,倾心把文章写在贵州大地上的生动写照,更是全省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贵州是全国的贵州,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同步小康是贵州最大的民生。在贵州发展进入全面攻坚的关键时期,需要补齐“精神短板”。“内动力...

作者:贺梦依 出版时间:2020-03-01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保护也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我们擘画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蓝图。本书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双一流建设”系列成果之一,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出发,...

作者:孙银东 毛升 出版时间:2023-12-01

西部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重要实施区,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保障作用。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于推进时代西部大开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批示,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小土流...

作者:刘举科 喜文华 高天鹏 钱国权 常国华 汪永臻 出版时间:2020-11-01

当前我国公众在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我国生态意识培养的很多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教育机制不够完备。加强国民生态意识塑造刻不容缓,而这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意识培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把生态文化建设与公众生态意识培育两者沟通起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转化机制,全面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加强广大民众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这...

作者:李世书 出版时间:2021-04-01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系统分析了2010年河南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对2011年河南文化建设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书认为,即将过去的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

作者:毛兵 张锐 卫绍生 李立新 谷建全 出版时间:2011-01-01

本书基于“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2013~2016年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56个县、市获取的城乡家庭及干部问卷数据,从各族群众的主观视角,集中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完善我国民族政策内容,提升民族工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提供了全景式论证支撑。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课题组还...

作者:王延中 出版时间:2018-04-01

苗族生态消费文化是苗族人民在长期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谋求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的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为前提的生产生活消费理念或规范,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出新的生命力和价值,为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式发展、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好...

作者:梅军 包龙源 出版时间:2019-06-0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出现了诸多对文化资源的破坏性的建设和建设性的破坏问题,如文化受旅游业冲击、城镇内涵失去原真性及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使其文化生态面临不利的情境。基于此,本书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来开展研究,为旅游业与民族经济研究提供了的视角,并拓展了文化旅游可持续性影响机理的研究深度,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从现实意义来看,不...

作者:王克岭 出版时间:2017-08-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