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地方实践及其困境(1928—1945)——以荣县救济院为例的个案研究

  • 作者:樊英杰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
  • 报告页数:18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2991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西南法学(第1期)
  • 浏览人数:272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近代以来,救济事业受西方制度化的影响,社会行政化趋势越发明显。因受战争与灾害影响,四川各县被收容人数激增。四川省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救济制度,进行救济院的新设与重整,在一段时期内得到蓬勃发展。同时,在救济院运行过程中,通过西式的教养结合、工业自救等方式试图实现自养自救,以补国力投入的短缺,但仍是杯水车薪。四川省县级救济院所遭遇的经费困境等现实问题并非通过简单移植西方制度与救济理念可以解决。荣县救济院转危为安的解决途径启示在社会行政化变革背后应有效利用本地势力,获取本地援助。

作者简介

樊英杰:樊英杰,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