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土地转移模式
所属图书:中国妇女研究十年(1995~2005)
出版日期:2005年8月
关键词:
婚姻流动与农村妇女的土地使用权益

婚姻流动是指男女双方通过结婚或离婚所发生的住地转移性的空间流动。在我国农村,婚姻习俗主要还是“从夫居”。改革开放以前,婚姻是农村妇女社会流动的主要方式,这种流动一般与职业无关,不会改变流动者的农民身份和地位,但能改变流动者的空间位置。同时,在原有的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实行集体劳动,按工分分配,所以妇女在土地方面的权益不会受到影响。

改革开放后择地婚嫁,利用婚姻来摆脱贫困、劳累和落后的生活条件,依然是婚姻流动中的重要价值取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土地划分到各家各户,由农民自主经营,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几十年不变。在绝大多数地方,土地已被分割完毕,致使婚姻流动中的部分妇女分不到土地,其生产资料——土地的使用权益受到侵害。这是目前农村妇女在婚姻流动中遇到的新问题。在四川,由于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有的地方“增人要增地、减人要减地”;有的地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显然,不同的政策对农村妇女的土地使用权益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笔者于1996年7、8月份做了专项调查。

背景材料

笔者分别选择了四川改革前以农业为主,经济条件分为好、中、差的5个地市、6个县区的10个村为调查点。其中4个村在丘陵,2个村在平坝;2个村在城市近郊,2个村在乡镇附近,6个村在乡下;9个农业村,1个蔬菜村。这10个村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人口和耕地

1980年,10个村总人口为15565人(其中女性7902人,占50.77%),耕地总面积为12120.06亩;1995年人口增至17931人(其中女性9228人,占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