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79年底富县各公社赤脚医生统计
所属图书:富县医改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关键词:
卫生现代性的兴起

20世纪前,富县的卫生事业十分原始落后,卫生资源极为贫乏。各种传染病不断爆发,长期威胁着当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进入20世纪以后,民国政府曾致力于向广大农村地区推行现代意义上的卫生事业,但实际的效果却与其响亮的口号相差甚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才真正在富县全面建立起来。

民国时期的现代卫生行政

1934年,民国政府卫生署颁布《县卫生行政方案》,提出要在县一级设立卫生院、区一级设立卫生所、村一级设立卫生员,健全基层卫生组织。1938年,富县在县治所富阳区成立了首家县立医务所,这标志着现代卫生事业在偏远的富县正式出现。此后,政府又陆续在辖区15个乡中的7个乡各设立1家县立医务(分)所。1943年,富阳医务所被改为县卫生院,并在1944年被改为县医院。1949年底,在富县15个乡的127个行政村范围内,共有1家县医院、7所乡医务所(黄色凤,2001a)。此时,距《县卫生行政方案》颁布已有15年之久,而富县的乡级卫生机构覆盖率仍不足50%,村卫生员更是一片空白。

在卫生资源方面,早在富阳卫生所成立之时,便配有医务人员9人,其中所长1人(兼医师)、中医1人、护士2人、助产士2人、卫生稽查员(兼防疫)1人、总务1人、勤杂1人;其他7家医务所分别只配有1名中医(此时全县还没有西医),除日常行医外,他们还需在每年春秋两季负责给当地小学学生种牛痘(黄色凤,2001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县仅有医务人员12人,病床8张,医疗器械寥寥无几,诊疗设备十分简陋,诊疗环境十分恶劣(《富县概况》编写组,1986)。显然,在国民政府治下,政府提供